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5.5%,2025年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40万亿元[2] - 中国经济在风险挑战冲击下保持增长,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2]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 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4] - 将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作为强健经济的筋骨,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10]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 -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方共识和行动,但需注意不能光盯着"新三样",不能把传统产业一概视为低端产业[21] - 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22] 区域发展战略 - 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三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党的二十大以来召开九场区域发展战略座谈会[16] -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16]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28] 改革开放与营商环境 - 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4] - 以政府和市场关系重塑为关键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10] - 2025年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3]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22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展至47个国家[28]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12]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2]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 -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布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高能级孵化器[23]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发展更可持续[10] - 推动沿江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心系一江碧水[22] - 在蓝天碧水间绘就生态文明画卷[30]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2] -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11] - 8年时间近1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6]
领航定向驾驭发展全局——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一
新华社·2025-10-13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