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唤醒新疆沃野(现场评论·天山南北气象新)
人民日报·2025-10-14 06:20
产业发展模式转变 - 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以高产量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追求高品质和高标准 [1] - 产业发展模式突破传统思维,通过延长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 [1] - 产业从“有啥卖啥”转变为“要啥卖啥”,以满足市场对安全、健康和情感连接的深层需求 [2] 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 精深加工是产业价值的关键转换器,例如伽师县新梅被25家龙头企业转化为22种精深加工产品,小果和次果制成果酱和果酒后价格翻了几番 [1] - 龙头企业通过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将农产品“吃干榨尽”,例如一颗枣、一粒葡萄、一朵花的深度利用,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并增加群众收入 [1] - 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年产食用菌干品超300吨,需要依靠外部市场进行消化 [2]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品牌建设是产业价值的放大器,例如奇台县腰站子村的有机面粉和手工拉面等50多种产品获得国际有机认证,线上线下供不应求 [2] - 依托品牌和优质原料,村办拉面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如日产手工拉面3吨,年产值突破1亿元 [2] - 通过硬件提升拓展销售渠道,例如伽师县利用总库容50万吨的冷链仓储体系将新梅销售期从20多天延长至6个月,实现“卖得远”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产业增值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协同发力,政府需优化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企业需创新并精准对接市场,农户需通过合作社融入产业体系 [3] - 推动单纯种植向产销一体转变,是实现既“种得好”又“卖得远”的关键路径 [2] - 积极探索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是释放乡村发展潜能和奠定发展根基的有效策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