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中国学|短评:数智时代,中国学将往何处?
中国新闻网·2025-10-14 11:18
会议与活动 -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行,聚焦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 [1]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4] - 第九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开幕,主题为“理解中国:人工智能时代的汉学研究”,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汉学家参与 [6] - 中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包括对话会、展览和文艺演出 [8] 研究范式转型 - 中国学研究正经历从“他者叙述”向“主体叙述”的转变,中国被视为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能动主体而非静态客体 [2][6] - 研究范式更新与信息获取处置及文明交融的跃进相伴,人工智能正催生研究方法的深层变革 [2] - 认知发生深刻变革,从“解释中国”转向“通过中国来思考” [6] 技术应用与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如大语言模型正被用于破除交流壁垒和深度挖掘历史文献 [2] - 算法可揭示历史潜在关联并重构阐释框架,数字平台促成跨国协作和共建开放合作知识库 [2] - 技术发展存在挑战,主流大模型对中国语境的理解尚存偏差,全球技术资源不均制约发展中国家参与 [2] 全球化与文明互鉴 - 地缘多元格局正打破知识产权垄断,使中国学成为全球共享的开放领域 [4] - 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学者正从中国经验、一带一路倡议和文明交融中提炼新型互鉴模式 [4] - 《大中华文库》多语种书系获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好评,涵盖近40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语言,将中华经典转化为全球南方学界可直接援引的研究文本 [4] - 中国学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包容性文明对话生态,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贡献东方智慧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