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现状与规模 - 2024年中国工业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约为12.1亿元人民币 [1] - 企业预算主要投向平台与基础模型体系,驱动力更多来自探索心态 [1] - 市场评估口径正由“有没有”转向“值不值” [1] 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年将成为工业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关键点,主旋律将由“试点”转向“复制” [3] - 开源与国产基础模型性能持续提升,多模态理解与工具调用趋于稳定 [3] - 边缘侧推理在生产现场将实现常态化 [3] - 企业对可控性要求提高,数据属地化、过程可审计等从加分项变为入场券 [3] 技术演进路径 - 技术层面,大模型从“可回答”迈向“可执行”,通过长上下文、函数调用等技术实现跨系统发起动作 [4] - 工程层面,重心从“重平台、轻场景”转向“轻平台、重场景”,价值由可复制的场景包兑现 [4] - 产业层面,策略从“广撒网”回归“穿透力”,能源、公用事业等数据可得性好的行业将率先形成标杆 [4] 技术供应商策略 - 策略关键是“少而准”,围绕五类确定性高的智能体深耕:多模态知识检索、文档生成与合规审核等 [5] - 需为每类智能体设定明确KPI里程碑,如一次通过率提升、OEE与良率提升、能耗与工单周期下降等 [5][6] - 工程基线坚持“边缘优先+大小模型协同”,在现场侧保障实时与隐私,在中心侧完成策略学习等 [6] - 商业与生态需升级,从一次性项目制转向“平台订阅+场景包+节省分享”的经常性收入模式 [6] - 需提前完成与ERP/MES/PLM等关键OT设备的适配与互认证,落实数据主权和模型备案 [6] 行业竞争核心 - 工业大模型的竞争胜负关键不在参数规模,而在可复制的工程化能力 [6] - 核心竞争力在于将高价值场景沉淀为可审计、可运维、可度量的智能体产品包 [6] - 需通过平台化与边缘化架构实现低成本扩张 [6]
IDC:2024年工业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约12.1亿元人民币
智通财经网·2025-10-14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