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价结果核心数据 - 2025年山东风电项目机制电量为59.67亿千瓦时,机制电价为每千瓦时0.319元 [1] - 2025年山东光伏项目机制电量为12.48亿千瓦时,机制电价为每千瓦时0.225元 [1] - 风电机制电价达到竞价区间上限0.35元/千瓦时的91%,光伏机制电价仅达到上限的64% [3] 政策背景与行业意义 - 此次竞价是全国首个落地的新能源机制电价,标志着行业从“靠政策补贴”转向“靠能力竞争” [1] - 2025年被视为“新能源电价改革元年”,国家政策明确新能源电量原则上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1] - 机制电价为“动态价格保险”,市场均价低于机制电价时企业获补偿,高于时企业退还超额收益 [2] 风电与光伏的差异化表现 - 风电机制电量59.67亿千瓦时显著高于光伏的12.48亿千瓦时,风电机制电价0.319元/千瓦时也高于光伏的0.225元/千瓦时 [2] - 差异源于山东新能源消纳现实,光伏出力高峰在午间电网负荷低谷,易出现“发用错配”,而风电出力在夜间和清晨能与光伏形成互补 [2] - 价格信号意在引导光伏产业平稳发展,吸引更多资本投向风电领域,推动能源结构从“光伏一家独大”转向“风、光、储协同发展” [3] 电价改革组合拳:发电端与用电端 - 发电端通过机制电价引导能源结构调整,用电端通过“五段式”分时电价促进新能源消纳 [3] - “五段式”分时电价将一天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实行高峰电价高、低谷电价低的差异化定价 [4] - 2024年通过分时电价引导,山东中午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加583.87万千瓦,晚高峰用电负荷转移225.51万千瓦 [5] 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与要求 - 新能源收益逻辑从“有保障的稳定收益”转向“基于市场价格的竞争收益”,倒逼企业聚焦成本控制和科技创新 [3] - 发电侧需加快“灵活性改造”,用电侧需推动“需求侧响应”,系统侧需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等以提升效率 [7] - 未配置储能的光伏电站资产价值将大幅缩水,但构网型储能、新能源配建储能等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 [7] “山东样本”的全国性影响 - 山东通过充分竞争形成的风电与光伏机制电价,为全国新能源投资市场立起了“参照物” [6] - 山东样本为资源、市场情况相似的地区提供了项目投资回报率测算和竞价规则设计的可参考标准 [6] - 新能源发展已从“拼规模”进入“拼质量”阶段,电价变革正在重塑投资生态,负荷为王时代开启 [7]
山东新能源机制电价“价格锚”正式落地,背后信号几何?
齐鲁晚报网·2025-10-14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