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观点 - 中药材行业在10月份进入全年产销关键时期 面临供需矛盾加剧和政策引导加强下的持续调整 [1] - 行业正经历从无序扩张到健康发展的深度调整期 长期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6] 市场供需状况 - 2025年预计中药材总产量约580万吨 市场需求总量仅约500万吨 整体过剩率达16% [2] - 10月份秋季产新高峰季当归、黄芪、党参等大宗品种新货集中上市 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 [2] - 供需失衡状态在产新季进一步凸显 对市场价格形成持续压制 中药材价格底部态势或将延续至2025年底甚至2026年 [2][3] 政策与行业变革 - 国家层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逐步落地 引导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转型 [1] - 第二轮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集采已启动 覆盖面更广品种更多 将促使企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降本增效 [3] - 多地积极推动GAP基地建设 如甘肃渭源县24家企业申报建设GAP基地14.7万亩 山西运城市对通过检查的GAP基地给予每亩奖补100元 [4] 企业战略布局 - 上市药企加速布局GAP基地 云南白药申报的GAP基地涵盖7个品种总面积达4593亩 [5] - 成都康弘药业通过"公司自建"与"公司+合作社"模式 在多地建成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 [5] - 企业通过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种植养殖 建立产品壁垒并推动中药现代化 [5][6]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变革提速 GAP认证推进和追溯体系完善将推动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4][6] - 浙江省启动制定《浙江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提升标准》 对优质药材和饮片实行分等分级 [4] - "优质优价"将成为主流趋势 企业需聚焦道地药材和特色品种以把握质量门槛提升带来的机遇 [6]
产新季来临价格承压 中药材市场深度调整
证券日报之声·2025-10-14 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