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ER方法学大爆发 全国自愿碳市场传递5大信号
新京报·2025-10-15 01:16

文章核心观点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在两个月内密集发布13项新方法学,标志着碳市场建设全面提速,制度框架趋于成熟 [1][2] - 新方法学的发布是顶层设计下的有序推进,旨在实现到2027年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点领域全覆盖的目标 [2] 碳市场建设进展 - 方法学作为碳市场交易的规则书,其密集出台标志着全国自愿碳市场核心制度体系正在加快完善 [3] - 方法学体系的不断丰富将显著增强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多元主体参与 [3] - 方法学的快速扩容预示着碳市场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正朝着2027年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的目标稳步迈进 [3] 气候治理范畴扩展 - 新方法学覆盖领域广泛,包括公共建筑深度节能、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电解水制氢等,直接服务国家碳达峰方案中的十大重点行动 [4] - 方法学加强了对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六氟化硫等强效温室气体的专项管控,形成各行业协同减排的合力 [4] - 治理范畴正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扩展,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种类,目标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碳汇效益被量化成可交易产品,截至10月14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超319万吨,累计成交额超2.67亿元 [5] - 将滨海盐沼、海草床等纳入方法学,为各种生态资源进行定价,丰富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5] - 新方法学为国家层面为生态产品定价、确权、交易提供标准化出厂说明书,让保护者通过卖空气获得稳定现金流 [5] 行业转型赋能机制 - CCER提供的碳减排收益为具有显著环境效益但初期投资大的减排技术提供了关键的经济激励 [6] - 以纯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为例,CCER收益能够显著改善项目现金流,帮助行业渡过转型阵痛期 [6] - 精准的赋能机制保障了减排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加速了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 [6] 国际影响力与规则制定 - 中深层地热、六氟化硫回收、淤地坝碳汇等方法学在全球主流机制(VCS、GS、CDM)里尚属空白,中国率先发布等于在国际规则之墙上钉下第一颗钉子 [7] -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方法学有助于提升中国CCER的国际认可度,为未来在《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7] - 通过先行先试积累的经验将增强我国在全球绿色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实现从产品出海到规则出海的质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