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2025-10-15 06: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与地位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1] - 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2]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构想到新时代更加成熟定型,已牢牢扎根中国大地[3] - 7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 - 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显著优势,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8] - 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9] - 具有贯彻民主集中制、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显著优势,各国家机关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10] - 具有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显著优势,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310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1.4万多件[11] - 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显著优势,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制度保证[12] 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指导原则 - 提出“八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等相互贯通的原则[13]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4] - 建设“四个机关”的要求,即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等[15] 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点任务 - 充分发挥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作用,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18] - 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895件,修改法律2720件次[19] - 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20] - 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