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德扫街榜”快速破圈“行为真实”背后的缺陷与争议
齐鲁晚报网·2025-10-15 11:24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高德地图于9月10日上线“高德扫街榜”,截至10月3日,用户数突破4亿 [2] - 该榜单定位为“全球首个基于真实行为的榜单产品”,依托十亿级用户行为数据,运用AI算法生成 [2] - 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该产品为线下餐饮门店带去超过1亿的客流 [3] 产品机制与特点 - 榜单基于近一年492万人的7404万次导航、总里程22亿公里的数据,筛选出用户多次反复前往的15万家店铺,并结合芝麻信用计算生成真实评价 [2] - 设有多个子榜单,维度包括“烟火小店”、“本地人爱吃”、“多次前往(回头客)”、“轮胎磨损(专程前往)”等 [2] - 核心卖点为“行为真实”,旨在通过挖掘海量用户真实消费场景数据,确保榜单反映消费者自主选择 [2][3] 用户反馈与产品局限性 - 部分用户认为该榜单颠覆了传统“打分+评论”体系,有利于消费者做出更客观选择 [1] - 有观点指出其局限性在于可能忽略无需导航的本地“宝藏小馆”,且通过“导航行为”分析“到店消费”存在片面性,例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二餐厅因“免费停车”等非美食因素上榜 [1][3] - 有疑问认为该榜单本质是“导航投票”而非完全的“用脚投票” [3] 数据来源与隐私关切 - 高德地图作为10亿级App,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为榜单提供数据支撑 [4] - 公众主要担忧在于高德地图在后台运行时是否会记录用户个人行程信息、用户个人信息是否被过度使用以及数据商业化的边界 [4][6] - 尽管公司声称在用户数据使用及授权方面确保合规合法,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但用户在打开App或进入“扫街榜”时并未收到清晰无误的个人行踪轨迹被用于榜单评价的提示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