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导向 - 政策首次明确“抓产业必须抓人才”的改革导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1] - 政策主线为新一轮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从五大维度构建改革体系,打破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分头推进的壁垒 [1] - 政策目标是深化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 赋予产业行政主管部门人才评价主导权,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对接 [1] -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研平台、高等院校下放自定评价标准、自制评价方案、自主评价人才权限 [1] - 探索设立全市人才专项资金池,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可持续资金保障 [1]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 构建校聘企用、校企共享柔性用才机制,支持企业聘用高校教授担任科技副总,高校聘用企业专家担任产业教授 [2] - 推动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 [2] - 深化莞港澳台人才协同发展,支持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联合培养本科生与硕博研究生 [2] 人才引育用留具体措施 -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缺口,实施一人一策引进全球顶尖人才,赋予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与容错权 [3] - 在科技人才培育上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攻关机制 [3] - 建设创新中心和联合培养基地,形成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育才路径,全面推行新八级工制度 [3] 人才服务与生活保障 - 给予符合条件人才生活补贴或购房补贴,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3] - 完善人才子女户籍生同等待遇入学保障 [3] - 实现人才服务一网通办,优化外籍人才工作许可流程,建设东莞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3] 政策实施基础 - 东莞已连续2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2022-2023)[4] - 东莞连续5年获评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2020-2024)[4] - 东莞入选2025人才友好型城市,为新政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4]
东莞人才新政重磅出台 明确“抓产业必须抓人才”改革导向
中国经济网·2025-10-15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