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地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怎么休更合适?
新华社·2025-10-16 03:3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门于今年9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以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1][2] 已实施地区的具体方案 - 广东佛山方案:2025至2026学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共三天,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两天 [4] - 湖北恩施州方案:春假和秋假时长均不少于1周,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 [4] - 江苏省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国庆前3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 [4] - 浙江省方案:11个设区市均发布了中小学春秋假相关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全省推行该制度的省份 [4] - 杭州市部分城区秋假自9月28日开启,与国庆、中秋假期相连共休11天 [4] - 恩施州利川市春假与清明节相连,假期达到5天 [4] 实施效果与积极反馈 - 家长反馈秋假连休11天便于深度旅游,孩子满意度高,学习效果优于书本 [4] - 春假5天有助于避开"五一"旅游高峰,让孩子更从容感受春天 [4] - 已实施地区的家长和教师认为春秋假有利于家庭错峰出行,让孩子感受自然与历史文化,同时教师能缓解教学压力 [5] - 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一个54名学生的班级中,大多数家长对放春秋假的效果感到满意 [5] - 杭州20余年的实践使"每年春秋出门走走"成为许多家庭的生活习惯 [9] 面临的挑战与社会担忧 - 社会担忧包括学生自制力差影响学习状态、双职工家庭孩子无人看管可能沉迷电子产品、升学压力下假期可能变为变相补习课 [6] - 部分地方要求学校在春秋假组织活动或教师进行教研培训,导致教师感觉"压力比平时还大" [6] - 有受访学生表示假期各科均有作业,收假后学校马上组织考试,假期基本在刷题 [6] 先行地区的经验与配套措施 - 杭州经验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落实"托底"责任,提升假期托管服务水平,不能"一放了之" [9] - 恩施州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春耕农忙"实践、秋收劳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9] - 恩施州教育局严禁学校在秋假期间布置任何形式的家庭作业或实践报告,不进行考核评比,避免增加师生负担 [10] 专家建议与未来方向 - 落实春秋假的关键是破除休假障碍,建议研究出台鼓励措施,推动企事业单位配合安排家长错时休假 [11] - 建议由各地教育部门会同劳动人事部门统筹安排,确保有子女的职工能自主安排带薪休假、弹性休假 [11] - 应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设置假期,避免全国"一刀切",根据气候差异错峰放假以提升体验并降低出行成本 [11] - 需加强多部门协作,规范假期托管服务收费,完善教师假期加班薪酬保障,并鼓励社会机构丰富春秋假文旅产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