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网民与消费市场概况 - 截至今年6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61亿人,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0%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热点问题主要涉及老年消费陷阱和私域引流营销乱象 [1] 私域直播电商的运营模式与风险 - 私域直播通过微信群或私聊发送链接(H5、小程序、APP等形式)邀请特定人群观看,规避了公域平台的资质审核和监管 [2] - 私域直播服务商声称公域直播监管严、限制多、流量费贵,而私域直播“啥都能干”,针对老人的直播“钱景”非常好 [2] - 交易链条被设计成“脱平台”模式,导致直播无回放、聊天可删除、收款与发货主体分离,消费者面临证据零散、交易主体难以锁定等维权难点 [3] 针对老年群体的营销策略与影响 - 商家利用剧本摆拍、卖惨诱导、AI造假、虚假人设等套路,并针对“老漂族”的孤独感提供全天候陪伴和问候进行营销 [1][5] - 直播间通过互动答题、介绍新会员赢积分换礼品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销售价格虚高且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 [2][3][4] - 老年人沉迷直播间购物,其消费行为受到健康焦虑和情感需求的双重驱动 [2][5] 私域电商市场数据与监管挑战 - 2024年私域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69% [6] - 传统电商监管体系尚未较好覆盖私域场景,形成监管真空,一些商家利用“非公开空间”逃避责任 [6] 行业规范与发展建议 - 建议监管部门明确私域直播中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强制公示经营主体信息并留存可追溯回放 [7] - 建议建立老年消费者特别保护规则,对健康类内容前置资质审核、加强风险提示并延长冷静期 [7] - 建议建立跨平台黑名单与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确保各环节主体依法同责 [7] - 企业应做到资质、价格、售后“三公开”,社交平台和支付机构需建立高风险组合拦截模型并提供经营核验工具 [7]
明确主体责任,解决监管真空 私域直播购物,“银发族”权益如何护(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2025-10-16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