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服务数字化升级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数智赋能构建一网通办、多场景覆盖、政企协同、区域联动的信用修复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进入云服务时代 [1] - 将行政处罚公示信息、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三类高频修复事项整合为一张表单、一个入口,实现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全程网办、联动修复 [2] - 依托京通小程序打造移动端信用修复专区,企业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百度APP搜索进入,实现零接触、零跑腿、一次办成 [2] 修复效率与规模显著提升 - 今年以来已有8万余户次经营主体通过免申即享等机制实现信用无感修复 [1][3] - 材料齐全的轻微失信修复最快可当日办结,信用修复时限整体压缩40% [1][3] - 2025年以来,免申即享机制已惠及8万余户次经营主体,系统自动识别因未按时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但已补报的企业并触发自动修复 [3] 服务模式创新与企业便利化 - 推出免申即享机制实现无感修复,企业无需主动申请即可由系统自动完成信用修复 [3] - 优化申请流程,除申请书和承诺书外不再要求提供其他材料,能够通过系统查询或部门函询确认的信息不再需要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 [3] - 实施三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发放《信用修复提示书》和《信用合规建议书》,提供一对一合规经营指导,信用修复主动告知率和知晓率均达100% [4] 政企协同与区域联动深化 - 创新推出信用修复+服务模式,联合四家试点平台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政府引导、平台赋能的共治模式 [5] - 累计提供数据轮询比对93亿条次,排查平台内商户7000余万户,通过政企数据共享精准识别风险企业并直达经营主体 [5] -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进一步统一修复标准,实现受理时限、申请材料、审查标准三统一 [5]
今年以来北京8万余户次经营主体实现信用“无感修复”
中国新闻网·2025-10-15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