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成就 - “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49亿亩,其中造林面积1.85亿亩,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1] -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为全球贡献了约25%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世界上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1]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1] - 2024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达到90.4% [1]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并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3] 贺兰山生态修复案例 - 宁夏贺兰山经过矿区整治和生态修复后,降雨量增加、植被丰沛,岩羊种群食物充足 [6] - 雪豹时隔半世纪在贺兰山重现,目前已有7只雪豹生活在该区域,其中3只为野化放归,这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先例 [6] - 雪豹回归使贺兰山食物链趋于完整,一只成年雪豹平均每周捕猎1-2只岩羊,并带动赤狐、秃鹫等食客形成完整生态链 [8] - 生态修复选用乡土物种,旨在保证在没有人工管护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自然恢复 [10] 矿区转型与绿色产业发展 - 关停的宁夏石炭井矿区通过发展旅游业重新焕发活力,居民回流并开设饭馆,当地货品销售量显著增加 [12][14] - 独特的工业遗存被保留并成为热播剧取景地,使石炭井重回大众视野,为当地集聚人气 [12][14][16] - 贺兰山东麓的沙石荒滩经修复后变为中国最大酿酒葡萄连片产区,葡萄种植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 [22]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从种植延伸到酒庄游,产业链持续蔓延,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22]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转变 -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从重点治理到系统治理的转变,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 [24] - 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绿色转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 [26] - 绿色技术产业正从爆发阶段转向高速成长阶段,技术、金融、体制机制保障更加成熟 [28]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 [28] 未来治理方向与角色转变 - 未来生态环境治理将把自然从被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主体之一,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32] - 政府的角色应从主导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和底线守护者 [32] - 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如何成为价值的贡献者,在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32]
增绿最多、最快!我国贡献全球大约25%新增绿化面积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10-16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