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级精度收割、“农田哨兵”应用……秋收“科技范儿”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央视网·2025-10-16 11:33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正深度融入秋收各个环节,通过精准收割、智慧仓储、机械化作业等方式实现减损降耗,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1][2] 黑龙江富锦智能减损实践 - 农户使用新型联合收割机,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较老旧机型损失减少2% [4] - 仓库安装粮情监测系统,实现区域粮情智能预警和自动化信息警告,可对仓储问题及时干预 [6] 甘肃陇南机械化收割与种植优化 - 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5000余亩稻田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割,农机部门结合河谷地形制定适配收割方案以确保机械力量快速到位 [9] - 当地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农户增加一季收成 [11] - 陇南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科学管理和机械化收割等措施实现秋收减损降本 [7] 江西吉水晚稻收获与智慧农业 - 吉水县54.43万亩晚稻成熟,当地集中调度超1500台(套)收割农机具进行抢收,并组织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指导 [12][14] - 持续高温使晚稻收割较往年提前5-7天,亩产约1200斤,为减少产后损失,当地调动超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 [14][18] - 田间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灯等设备,农户可通过手机软件查看水稻长势、土壤酸碱度,对病虫害进行提前干预 [16] - 通过对水淹区进行抬田(抬高耕地、回填耕作层),使农田更平整以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地流转价格达每亩600元左右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