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负电价”是电力市场改革的“信号灯”
中国电力报·2025-10-16 14:24

"负电价"又出现,这一次的主角是天府之国——四川,而且是"全天候"。9月20日、21日两日,当地实 时均价分别跌至-48.74元/兆瓦时、-49.26元/兆瓦时,触底(9月9日,四川省启动电力现货市场的结算试 运行,《四川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实施细则(V2.0)》设定出清价格区间[-50,800]元/兆瓦时)-50元/兆瓦 时的累计时长达45小时。 这一现象究竟是市场"失灵"还是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中的有效信号?发电企业真的愿意"赔钱发电"?用户 果真可以"买电赚钱"?而更多百姓关注的是,"负电价"是否意味着我们用电会更便宜? 供需失衡是主因,多地案例印证市场规律 业内专家表示,负电价的出现,本质是电力市场供需关系的真实映射,供需结构性失衡是主要原因。四 川的情况尤为典型:作为水电大省,水电装机占比73%。2025年9月,水电上网量同比飙升34.7%,风 电、光伏等新能源上网量更是同比增长28.7%,供给端可谓"火力全开"。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9月气 温下降让四川的居民及工商业制冷用电锐减,经济结构调整又使工业用电增速放缓,网供用电同比下降 18.1%。一边是电力供给"爆棚",一边是用电需求"降温","负电价"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