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手机用上eSIM,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新京报·2025-10-16 16:42

政策与市场准入 -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获得工信部颁发的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许可 [1] - eSIM手机业务将在全国31个省市区正式上市销售 [1] - 中国eSIM手机整体比国外晚了五至七年 目前走向试点商用阶段 [3] 对手机产业链的影响 - eSIM技术使手机无需物理SIM卡槽 手机设计可变得更简洁 紧凑 防水 [2] - 手机内部空间得到释放 有助于实现更轻薄的设计和完全密封化设备 [2] - 节省的空间可用于高端折叠手机 卫星通信手机 AI手机等对空间敏感的设备 以容纳更大电池 散热模组或AI加速芯片 [2] - eSIM普及将淘汰卡槽 卡托 卡针产业 这是一个年出货量上亿的小型零部件产业 涉及几百家中小配套厂 [2] - 手机主板将内置eSIM安全芯片 强化了如高通 联发科 华为海思等芯片厂商对通信控制的主导地位 [2] 对运营商市场格局的影响 - eSIM激活 转网 绑定可通过云服务完成 消费者无需前往营业厅 削弱了运营商的渠道入口优势 [3] - 手机厂商如苹果或华为在激活时可引导用户选择运营商或套餐 弱化运营商渠道地位 并可能共享用户生命周期数据 [3] - eSIM技术让携号转网更容易 将倒逼运营商更加注重套餐透明度和服务质量 [3] - 全球eSIM普及已超过100个国家 中国放开eSIM是与全球通信标准接轨的需要 也支持中国手机品牌出海 [3] 技术特点与监管挑战 - eSIM技术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 消费者可通过空中下载方式将号码写入eSIM芯片 [1] - 中国国情特殊 手机号是实名认证 支付 金融 社交等多重身份的入口 eSIM将用户身份云化 对数据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4] - 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全新的eSIM安全机制 包括防止数据跨境外流和境外运营商体系干扰国内实名制 [4] - 从SIM卡向eSIM过渡是一个持久性工程 eSIM商用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国家数字身份体系的延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