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弦歌|触摸历史印记 激荡青春力量——高校场馆中的精神接力
新华社·2025-10-16 17:14
新华社记者谢樱 穿过湖南大学现代化的校园,岳麓书院飞檐翘角,古木参天。 触摸历史印记 激荡青春力量——高校场馆中的精神接力 这座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的千年学府,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 地。从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张栻到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到蔡锷、杨昌 济、毛泽东等,岳麓书院凭借"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文化基因,培养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以天下为 己任"的济世之才。 书院之内,"忠孝廉节"碑默然矗立,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寓居的半学斋陈设依旧,每一处遗存都镌刻着 深厚的精神印记。 这里最动人的印记,是跨越百年的精神传承。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此向青年疾呼"要立志做大事,不 可做大官",勉励学子以国家为己任;次年,他再于怀士堂前演说,号召青年"发奋读书,立志为国家服 务"。 "怀士堂里的每一处,都让我对母校的感情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变得具体可感。"中山大学先进能源学院 学生黄铭说,它给予青年的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立大志、做大事"的精神启迪。 承载孔子教育思想的图文资料、记录孔门家学的孔府档案、不同时期的教材教具、当代教育人士的教案 和信札…… 中国教师博物馆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