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天气与入冬预测 -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10月17日起夜间气温降至个位数,最低气温降幅达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 [1][4] - 此次冷空气是今年下半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预计10月15日至19日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普遍下降4℃8℃,部分地区降温10℃以上 [2] - 气象部门预计北京或于10月18日提前入冬,依据是10月18日至24日连续7天的单日平均气温将低于10℃,5天滑动均温预计会有5组以上连续低于10℃ [1][6] 入冬判定标准与历史对比 - 按照《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冬季起始日判定依据为当年5天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中,首次连续5个满足小于10℃的滑动平均值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小于10℃的日期 [7] - 北京1991年-2020年平均入冬日为10月31日,2024年观象台站入冬日期为11月4日,较常年偏晚,若今年10月18日入冬预测达成,将明显提前并成为并列第四早入冬的一年 [7][8] - 历史数据显示北京最早入冬日为2021年10月16日,之后为1964年10月17日和1986年10月17日,2002年10月18日 [8] 低温天气健康影响 - 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加快,并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 [8] - 寒冷天气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9] - 低温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脑卒中,并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10][11] 健康防护措施建议 - 建议加强保暖措施,及时增添衣物,注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保暖,室内温度尽量保持在1824℃,避免因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引发脑血管病 [12] - 保持水分与饮食调节,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尤其是晨起、睡前及运动前后饮用温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13] - 建议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有基础疾病患者需遵医嘱持续服药,并选择天气晴朗时段进行适度舒缓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同时保持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 [14][15]
厚衣服穿起来!北京或提前入冬,明起最低气温跌至个位
新京报·2025-10-16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