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台企业“开”进车圈,折射新能源汽车产业哪些变革?
新华社·2025-10-16 21:30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从“竞争”到“共生”、从“供需”到“协同”的深刻变革,跨界融合成为核心趋势 [1][10] - 跨界融合通过整合车企、科技公司、能源企业、金融机构等资源,旨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产业整体效能和竞争力的根本性跃迁 [1][10] 跨界合作案例与模式 - 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新车,依托电商平台的消费洞察与销售渠道优势,两天内收到约17万份用户定制方案 [1] - 华为凭借ICT技术赋能车企,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已成为重要增长极,与赛力斯、北汽合作推出的问界、享界等车型热销 [1] - 小米选择全栈自研技术路线造车,阿里巴巴提供算力和大模型支持服务合作伙伴 [1] - 合作模式体现为整车制造、电池技术与换电生态、用户洞察与零售渠道的优势互补,实现从研发到服务的全链条资源整合 [6] 产业发展基础与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今年前9个月产销量双双突破1100万辆,市场渗透率已接近50% [2] - 中国已建成自主可控、完备高效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依靠产业集群,整车厂可在4小时内解决所需零部件供应 [2] - 产业发展路径正转向协同技术驱动、产品迭代、需求再造和平台赋能 [2] 产品与产业边界演变 - 汽车正从传统出行工具演变为智能出行终端和生活方式载体,成为生活场景的延伸 [3] - 车辆功能包括方言识别、情绪捕捉、驾驶员状态监测及与智能家居互联等,“车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 [3] - 新能源汽车演进为深度融合先进技术、新型能源与数据服务的“超级平台” [3] - 一台车上集合了新型储能、新材料、电子制造等多个领域,成为众多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载体 [4] 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 技术创新是跨界核心本领,需加强在基础芯片、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领域的攻关,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7][8] - 工信部明确支持汽车“研产供销服”各环节大模型应用开发,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攻关 [8] - 行业急需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培养既懂车辆设计底层逻辑又理解AI算法、既熟悉传统制造又能驾驭数字化运营的人才 [9] - 产业竞争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能力决战,关键在于通过融合创新深化生态协同,激活全局效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