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年消费者被“围猎”?监管部门整治私域直播虚假宣传
中国新闻网·2025-10-15 22:08

私域直播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私域直播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已征集问题线索7415个 查办违法案件4516件 罚没金额6876.91万元 责令3611家主体整改 涉及金额382.42万元 [1]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 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 直播商家24件 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 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2]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 完善了对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的法律条款并强化了平台企业责任 [4] 针对老年群体的违法行为特点 - 不法商家通过"免费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直播领福利"等形式精准"围猎"老年群体 将其引流至私域直播间实施虚假营销 [1] - 主要违法手段包括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 通过虚构身份、虚假原料、虚构疗效等将普通商品包装成"神药"、"神器" 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 [2] - "专家人设"造假问题突出 部分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诱导营销 而所谓"专家"往往没有真实专业背景和资质 [2] 产品资质与消费维权问题 - 产品资质造假现象严重 一些私域直播间销售的产品没有合法资质 却伪造或冒用批准文号、认证标志等 例如将普通食品宣传为药品 [2] - 消费维权困难 不法商家通过"播完即关"、屏蔽信息、解散群组等方式销毁证据、逃避责任 并通过虚构售后服务、拖延退款等手段进一步侵害消费者权益 [3] - 上述行为给监管执法带来主动监控监测难、"私域"内容取证难、上下游链条追溯难等挑战 [3] 监管执法措施与平台责任 -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强化电子取证固证、跨区域协同办案、全链条"穿透式"监管等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3]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相关平台企业 要求其压实主体责任 配合监管部门办案取证 并对涉嫌违法内容的外部链接进行限制访问 [3] - 针对基层执法难点 研究制定虚假宣传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引 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办案提供参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