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薛城创新“1+3+10+N”模式,打造温暖贴心的医疗保障体系
齐鲁晚报网·2025-10-16 23:49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建成2家区域医疗次中心、4家社区医院,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1][2] - 完成32家样板村卫生室建设,按“五有三提升”标准改造147家村卫生室[2] - 建立“1(区人民医院)+3(专科医院及公共卫生机构)+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N(村卫生室)”紧密型医共体,完成双向转诊系统建设[2] - 推进检验中心建设,逐步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区域互认,全面推进中心药房建设[2] - 与省部级医院建设4个医联体,邀请上级专家60余人次,开展坐诊帮扶700余次[2] - 获批9个市级重点专科,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获评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实现省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2] 专科服务与人才发展 - 实施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全区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儿科诊疗服务[2] - 开展“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开设体重管理门诊[2] - 组织开展校园招聘5场,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1人,安置公费医学生10人,公开招聘13人[2] - 区中医院5个科室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儿童康复科获评“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3] - 设立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卫生技术人员200余人,培养100余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医师[3] 中医药服务能力 - 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达到10处、“中医阁”达到42家[3] - 1家卫生院获评省中医特色卫生院称号,所有村卫生室可开展4类6项中医适宜技术[3] - 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多学科实践教学基地,建立2个岐黄学者名中医工作室[3] 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 - 免费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19000余人,目标人群检查覆盖率达93.07%[4] - 产前筛查率98.3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46%,孕产妇连续6年零死亡[4] - 1-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44%,持续开展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4] - 实现“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上下双向转诊,纳入“三高”一体化管理41591人[3]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 推进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增设150张托育床位[4] - 全区有条件延伸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机构达到38家,完成托育机构备案26家,可提供托位数达2365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6个[4] - 制定出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方案》,推动全区医疗机构与20余家养老机构签约合作[4] - 全区二级以上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100%,所有医疗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6处紧密型“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1693张[4] - 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78000余人,签约率为75.92%[4] - 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提升行动,组建246个服务团队,拥有成员516人,一般人群签约率64.13%,重点人群签约率75.56%[3] 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 持续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周六周日普通门诊免挂号费等惠民服务,惠及群众100000余人次,减少支出200000余元[5] - 深入实施“信易医”惠民举措,为2500余名患者优惠费用130000余元[5] - 制定就医停车8条措施,新增车位500余个[5] - 优化预约诊疗服务,将预约时段精确至10分钟以内,推行诊疗一体化模式,诊间付费率超过45%[5] - 实施远程医疗,累计为基层群众开展远程服务16000余人次[5] - 推出“潮汐式”服务,增设延时门诊,开放血液透析晚间服务,儿科门诊24小时开诊[5] 医保保障与长期护理 - 全面实施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在职和退休人员年报销额度分别达4500元和5500元,调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惠及8628名灵活就业退休人员[6] - 统一职工与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均达到66种,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升至75%[6]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稳步推进,1272人享受待遇,累计拨付基金316.61万元[6] - 在枣庄学院设立全省首家高校医保工作站,在市妇保院设立全市首家新生儿医保工作站,全区共建成346处医保服务站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