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这张交粮凭证 交售人是习近平
央视网·2025-10-16 07:07
习近平时常提起自己当农民的经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西梁家河的黄土地沟壑纵横。在这里,习近平与乡亲们一起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 煤、打坝……什么苦都吃。来自城市的他不仅很快过了"劳动关",还成了村里"最壮的劳动力"。 一张盖有公章的粮站收购单,记录着习近平当时的一次交粮情况。 收购单上,"交售单位或个人"一栏填的是"习近平",住址留的是"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交粮凭证显示, 1972年12月30日,习近平交售1包高粱,净重59斤,收购金额5.19元。 梁家河老支书梁玉明回忆,当时大队里几个人分一个炉灶,省下的余粮可以去粮站换些粮票和零用钱。 彼时的梁家河土地贫瘠,农民广种薄收。能从本就不多的粮食中省下几十斤,再拿到粮站去交售,实属不易。 1974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近平当了支书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 社员们在村里的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当年打坝时的劳动场景,村民王宪平记忆犹新:"铲土、搬石头、平地 面……什么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为了我们能吃饱肚子,可是把罪受了。" 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增加了几十亩耕地,粮食总产量也由1971年的109465斤提高到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