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法治利剑 守护绿水青山
人民日报·2025-10-16 10:06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此案的意义不仅在于让环境资源破坏者受到惩戒,更诠释了"环境有 价、损害担责"和"谁破坏、谁修复"的司法理念,清晰传递出国家施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强烈信 号。 从耕地上取土售卖违法吗?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典型案例回应了这一问题:瞿某等人为 牟取私利,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取土并销售,导致29.4亩耕地地形地貌改变,生产功能丧失。法院以非法 占用农用地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判处其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还同步推进"受伤农田"的生态修复。 守护绿水青山,还要着眼于全民法治意识、生态保护自觉的提升。现实中,不少环境资源类违法犯 罪源于法律意识淡漠,例如使用弹弓枪等非法行猎、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砍伐自有山场林木 等。这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普法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有力措施,提升宣传实效,营造全民尊 法守法良好氛围。当下,一些地方探索将审判庭"搬到"案发地,充分发挥司法的规则引领与价值导向功 能,通过"巡回审判"、以案释法,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威严,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使 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保护,绝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