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新的全球生物科技平台业务模式,专注于业务发展和转化临床开发,以加速全球患者获得创新药物 [1][7] - 新业务模式将采用“中心-辐射”结构,创建专注于特定资产或治疗领域的专业子公司,以优化风险管理和通过潜在合作交易创造价值 [8] - 公司计划进行双重主要上市,寻求在香港联合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同时保持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地位,以拓宽投资者基础、增强流动性和资本获取能力 [1][5][22]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公司拟更名为NovaBridge Biosciences,该事项有待于2025年10月24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批准 [1][6][18] - 任命Kyler Lei为首席财务官,其拥有香港及全球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 [3][6][13] - 公司获得亚洲最大专业医疗资产管理公司CBC Group的支持,并扩大了董事会及科学顾问委员会 [5][7] 资产收购与子公司设立 - 公司通过新成立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子公司Visara, Inc进行待定收购,标的为靶向VEGF-A和ANG2的新型双功能生物制剂VIS-101(原AM712/ASKG712) [2][6][11] - Visara公司将获得公司约3700万美元的资本注入以及AffaMed Therapeutics (HK) Limited的某些权利贡献,交易预计于本月晚些时候完成 [1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为Visara的控股股东,Visara将拥有VIS-101的全球权利 [11] 研发管线进展 - Givastomig(Claudin 18.2 x 4-1BB双特异性抗体)正在开展针对胃癌的1b期临床试验,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全球随机2期研究 [5][11][19] - VIS-101目前正在完成一项随机、剂量探索的2期研究,预计2026年具备进入3期试验的条件,其可能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提供比当前标准疗法更持久有效的治疗获益 [6][11][21] - Ragistomig(抗PD-L1 x 4-1BB双特异性抗体)正在进行旨在扩大治疗指数的1b期研究,预计2026年下半年获得结果 [11] - Uliledlimab(靶向CD73的抗体)一项评估其联合疗法的随机2期试验的无进展生存期数据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公布 [11]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亚太地区生物医药创新呈现显著增长潜力,该地区贡献了全球超过30%的在研生物医药资产,并通过与领先跨国药企的合作实现了超过800亿美元的交易价值 [4] - 亚太生物医药生态系统日益敏捷高效,其临床试验成本和患者招募速度均显著优于全球中值水平,同时保持高质量标准 [4] - 公司认为全球生物科技经济正进入由亚太地区创新能力和投资复苏驱动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 [5]
I-Mab Announces Intention to Undertak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to Global Biotech Platform, to Pursue Hong Kong IPO, and Rebrand as NovaBridge Bio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