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座城市的产教融合试验
四川日报·2025-10-17 04:08

职业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模式 - 通过“现场工程师班”等中国特色学徒制模式 大幅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使焊接专业学生可在毕业时获得高级工资格并入职企业 突破常规需五年以上岗位磨练的路径 [1] - 推行“三引三进”机制 将企业引入校园 产品引入实训 师傅引入课堂 推动教师进车间 学生进工段 教学进现场 实现学训产深度融合 [4] - 已建成校内实训基地260余个 并与2200余家企业共建“厂中校” [5]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适配 - 职业院校持续推进专业与产业适配改革 对数控技术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传统专业进行数字化升级 并新增增材制造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11个紧缺专业 [3] - 高职院校专业与本地产业匹配度已超过50% 并对围绕德阳“3+1”主导产业设置的相关专业给予每项10万至30万元奖补 [3] - 学生选择专业日益看重就业前景 例如因看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前景而选择智能焊接技术或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3] 实训基地建设与实战能力培养 - 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如将便利店 旅行社 电商直播间等商业设施作为实训场所 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组成双导师团队 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一线技能 [4] - 学校牵头建设“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 与东方电气集团 国机重装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合作打造数控技术工程训练中心 航空材料检测平台等创新载体 将生产车间直接搬进校园 [4] - 便利店实训基地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商品陈列 库存管理 数据分析与用户运营等全链路知识 具备毕业即胜任商超店长岗位的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