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演唱会为何能成为“行走的GDP”
四川日报·2025-10-17 04:23
演艺活动的核心经济拉动效应 - 一场大型演艺活动远不止票房收入,更有效撬动城市消费热情,例如截至6月25日累计举办19场大型商业演出,票房收入约2.445亿元,累计吸引观众约44.2万人次,并拉动交通出行、酒店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消费超16.626亿元 [1] - 演唱会成为“行走的GDP”,其背后的情绪消费让歌迷愿意留宿酒店,显著提升外地客源占比 [2] 酒店行业的业绩提升 - 演唱会期间酒店接待客流量达1500至2000人次,日均收入增长近10万元,外地客人占比提升80%至90% [2] - 酒店通过延伸服务如组织“余兴派对”、定制演唱会票根和特别设计房卡套来承接流量,去年1月至9月共承接25场演唱会活动,场均创收约30万元,带动酒店日均收入提升一倍以上 [2][3] 零售与餐饮业的客流与业绩增长 - 演唱会期间商场客流较平时增长超45%,餐饮业绩涨幅超30%,因演艺经济带来的直接营业额提升每月在250万元以上 [4] - 商场内门店交易笔数较平时增加100至200笔,餐饮门店每日客流稳定增加几十桌 [4] 商场的核心运营策略与长期发展 - 商场将“票根经济”和“粉丝经济”作为核心策略,顾客出示演唱会电子票根可获最高八折优惠,并针对不同明星和粉丝群体设计消费福利 [4] - 商场安排粉丝专属接送车和延时经营服务,满足散场粉丝接送及就餐需求 [4] - 演艺经济为商场注入长效发展动力,高频举办的演唱会和赛事表演强势吸引客流,并吸引新餐饮品牌入驻,带动区域首店经济效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