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业绩与机构布局 - A股市场进入2025年三季报披露窗口,部分公司已发布三季报,超百家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不少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较大增长 [1] - 公募基金提前布局绩优公司,先达股份、英联股份等业绩增幅较大的公司获基金大举增持,北方稀土、立讯精密等绩优公司被较多基金持有 [1] 理财与私募产品表现 - 银行理财资金稳步布局权益市场,作为对冲固收资产收益压力的工具,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增加 [2] - “固收+”策略被广泛采用,通过在固收类产品中搭配权益资产和衍生品实现权益增配并贡献收益弹性 [2] - 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达25%,正收益产品占比超过90%,股票策略领跑,平均收益超30% [6][11] - 前三季度私募整体分红超140亿元,其中股票策略占比超70% [6] - 具体来看,全市场9363只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达25.00%,其中91.48%的产品实现浮盈 [11] - 股票策略涵盖的5976只基金平均收益率高达31.19%,其中93.52%的产品实现浮盈,多资产策略1191只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8.92% [11] 机构调研与行业观点 - 截至10月16日,10月以来已有近160家公司接待机构调研 [3] - 电力设备行业公司容百科技、帝科股份均接待超100家机构调研,机械设备行业最受关注,共有24只标的获调研 [3] - 券商观点认为,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为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带来增量需求,工程机械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 [3] - 创新药、科技、新消费等板块行情轮番演绎提振私募业绩,科技、创新药及互联网等行业结构性行情有望持续 [7] 港股IPO与中资券商 - 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有73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IPO募资总额达1886.98亿港元,同比增长227.75%,稳居全球新股融资额榜首 [4] - 中资券商在港股IPO中角色关键,头部机构如中金香港、中信证券(香港)、华泰香港、中信建投国际在承销榜上名列前茅 [4] - 为抢抓机遇,中资券商显著加快国际化布局,将香港作为“桥头堡”,通过新设子公司、拓展业务牌照加码投入 [4] 跨境理财通扩容 - 跨境理财通产品迎来扩容,部分香港银行更新“南向通”条例和细则 [5] - 招商永隆银行将“指定理财投资产品”定义大幅修改,删除了对投资范围的具体限制,修订于2025年10月27日生效,意味着将结构性存款等产品纳入合资格投资范围 [5] 光伏产业政策动态 - 有关部门将出台新的光伏产能调控政策 [8] - 多晶硅收储平台成立的传闻不实,潜在的收储需要近千亿元资金支持,方案落地还需破除较多障碍 [8] 银行理财规模变化 - 管理规模1万亿元以上的14家理财公司中,有13家9月末余额环比下降,合计减少约8700亿元 [9] - 固收类产品中的纯债型理财规模降幅明显,而配置权益资产的“固收+”、混合型理财等产品因股市表现较好,规模明显见涨 [9] 经济学家调查与政策预期 - 2025年三季度经济学家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积极评价三季度股市表现,看好四季度股市景气度 [10] - 受访者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持续改善,对物价水平、民间投资信心走势预期更积极 [10] - 着眼于四季度稳增长,受访者建议提前下达部分明年“两新”额度,采取更多增量措施反“内卷” [10] - 对于“十五五”,受访者最期待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0] 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 - 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扩面、提质,下一步将指导交易所丰富编制指南,并做好明年强制披露后的政策评估 [12] - 证监会不盲目追求披露家数,会综合考虑政策评估和企业实践能力来扩大覆盖面 [12] 监管执法动态 - 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均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3] - 今年以来截至10月16日,89家公司披露了公司或相关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 [14] - 从立案情况看,8家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财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7家公司在退市后收到立案调查告知书,传递“退市不免责”信号 [14]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0月17日
新华财经·2025-10-17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