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核心发现 - 一项长达11年的真实世界研究首次以中国本土数据证实,接种PCV13疫苗不仅能有效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还对遏制细菌耐药性展现出显著效果[1] - 该研究填补了中国在PCV13长期公共卫生影响方面的证据空白,为免疫策略优化提供了关键数据[1] - 研究完整覆盖了PCV7、无PCV空窗期和PCV13三个关键阶段,为疾病防控及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1] 疫苗保护效果 - PCV13所含血清型在侵袭性分离株中的占比高达96.8%,覆盖中国主要致病型[2] - 随着PCV疫苗的应用,疫苗覆盖血清型在整体肺炎球菌疾病中的占比从92.8%显著下降至59.2%[2] - 高耐药血清型19F从59.2%大幅降至14.4%,推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敏感率由16.0%下降至2.4%[2] 全球应用与公共卫生价值 - PCV疫苗问世25年来,已在全球成功保护约3亿儿童免受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危害[4] - 美国研究显示,PCV疫苗已避免至少282,000例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病例数下降91%,每年因肺炎住院人数下降66%-79%[4] - 接种PCV疫苗被证实是控制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有力手段,也是应对抗生素耐药性挑战的重要策略[2] 中国疾病负担与接种现状 - 中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病例数位居全球第二,每年有超过56万名5岁以下儿童受影响,约8000人死亡[4] - 肺炎球菌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体,其致病菌株的多重耐药率高达46.1%[5] - 2019年全球3剂次PCV接种率约为47.9%,而中国估计仅为7.3%,与国际水平存在巨大差距[5] 疫苗研发与技术迭代 - 疫苗研发需应对血清型变化等持续挑战,持续监测与研发相辅相成[5] - 从PCV7、PCV13到PCV20乃至更高价疫苗,每一次技术迭代都需解决免疫干扰、血清型替代、制造工艺复杂性等技术难题[5] - 以单一载体蛋白CRM197为基础实现对20余种血清型的结合是技术上的巨大挑战和突破,该技术路线已获国际认可[5]
11年PCV 疫苗研究首次补足国内证据链:高致病血清型减少,为公共卫生添 “硬核” 依据
中国新闻网·2025-10-17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