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产业正快速发展,机器人产品在智能性、感知能力和灵活性上显著提升 [1]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但技术成熟和商业化落地预计仍需5至10年 [7][8][9] - 相较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智能化是更具现实意义和更快落地的方向,尤其在工业等B端领域 [10] - 传统行业企业与科技公司正积极涌入具身智能领域,市场将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 [16] 具身智能产品形态分析 - 协作机械臂优势在于精度高、技术成熟、投资回报率清晰,但柔性不足,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 [7] - 四足机器人(机器狗)优势是环境适应性强、越障能力强,但负载小、交互弱,应用于巡检、消防等特定市场 [7] - 轮式/履带式移动机器人优势是承载能力好、稳定性高、成本较低,但地形受限,应用于物流仓储、安防等领域 [7] -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佳载体,能在人类设计空间中移动操作,但技术复杂、成本较高 [7] 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前景 - 工信部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后的颠覆性产品 [7] - 行业共识认为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距离尚远,目前处于技术攻坚和早期阶段 [8][9] - 中国发展人形机器人拥有得天独厚的市场和应用优势,有望在全球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9] 产业智能化落地案例 - 博铭维公司专注于特种机器人,提供城市管网数据信息化+特种机器人+专业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10][12] - 博铭维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产品售价仅为欧洲品牌的五分之一 [12] - 公司通过聚焦垂直领域和应用场景,分阶段拥抱具身智能,满足机器替代的强烈需求 [11][12] 市场参与者与投资逻辑 - 互联网大厂和头部科技公司投资具身智能旨在抓住新产业机会并与现有业务生态协同 [16] - 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企业投资逻辑在于技术复用、供应链协同和市场增量挖掘 [16] - 具身智能的本体制造与新能源汽车有70%至80%的供应链可共用,智能驾驶技术与具身智能高度同源 [16] - 市场需警惕部分公司仅具备本体制造能力却获高估值,以及上市公司蹭热度提升股价的行为 [17][18]
跑步入场:人形最火爆,工业先落地
经济网·2025-10-16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