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AI的角色已从效率工具全面升级为电力数智化转型的生存与生产双核心要件,是破解电力系统“极致稳定”与“极致灵活”矛盾的关键 [1] 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矛盾 - 核心矛盾在于既要守住“极致稳定”的安全底线,又要实现“极致灵活”的运行目标以适配海量分布式资源接入 [2] - 矛盾驱动因素包括电源结构向新能源主导转变,以及电动汽车、储能等交互式设备普及导致系统运行机理深刻变化 [2] - 数据印证矛盾尖锐性:2030年分布式光伏达10亿千瓦,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1.1亿辆,调节性负荷占比升至10%左右,对系统响应速度提出毫秒级要求 [2] AI的生存级赋能价值 - AI需深度融入电能全过程,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保障系统稳定的生存要件,并贯穿资产全寿命管理及赋能客户全方位服务 [3] - 至2030年风光发电量占比超30%,系统进入失稳频发高发期,AI通过功率预测、负荷预测、调度求解等应用应对配网反向重过载及功率断崖式骤降风险 [3] - AI加持下的市场机制深度融入生产运行,使源网荷储协同成为现实,呼应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体系的要求 [3] AI对电力资产价值的激活 - AI赋能路径覆盖设备预测性维护、环境与人员预防式管理、作业安全主动免疫升级及工程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四大维度 [6] - 实践案例显示,陕西电网主网“技改大修”计划制定周期从周级压缩至分钟级,变更响应速度从天级提速至分钟级 [6] AI的经济与服务价值 - 经济账:2030年新能源发电量预计超4.2万亿千瓦时,通过AI技术将消纳率提升2.6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一座三峡大坝的年发电量 [7] - 服务账:AI推动电力交易向分钟级演进,使千家万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成为现实,并通过优化线损管理及客户响应速度提升企业效益与用户体验 [7] AI落地的数据与通信基石 - 实时、高质量的数据是AI释放价值的前提,需构建可信、可控、可追溯的电力数据交换空间以破解数据孤岛难题 [8] - 通信网络是基石,主网通信需强化智算支撑,中压通信推进光纤与无线融合组网,低压通信实现全要素透明感知 [9] - 华为提出的20字建设标准预计可将电力通信运维成本降低30%以上,为实时数据传输提供确定性保障 [9] AI落地的认知锚点与行业引领 - AI应用需始终服务于电力企业战略目标,解决行业核心挑战,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噱头 [10] - 当前行业核心矛盾在于人才储备与快速构建垂直整合能力,电力行业应主动引领AI在并行计算、推理能力、能效比及系统工程四大方向发展 [10] - 电力行业以复杂场景与宏大需求为锚点,为AI技术注入行业要素,形成电力赋能AI、AI重构电力的正向循环 [10]
AI是破解电力 “稳定与灵活” 之困的关键
中国电力报·2025-10-17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