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高层强调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将文化旅游业打造为支柱产业 [1] - 省级战略布局突出“五大文化”特色,构建“一区三圈四带”协同发展机制,目标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区 [1][13] - 省级层面组建休闲度假、医疗康养、创意经济等6个实体化专班,推动产业主动对接,实现从“文旅+”到“+文旅”的转变 [1][19] 行业表现与投资动态 - 2024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次及花费同比分别增长7.4%和10.8%,入境旅游人次及国际旅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4.8%和124.1% [1][3] - 2025年1-8月全省文旅产业招引落地项目1374个,总投资额1827.5亿元,文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36% [2][22] - 2024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文旅落地项目2716个,登记投资额4361.75亿元,文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30.8% [3] 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 - 以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构成的“五大文化”作为文旅产业长远发展的核心引擎 [1][5] - 系统性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如实施徽学研究提升工程、整理2600件(套)徽州文书、推动10个项目列入全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5][6][8] - 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滚动实施506个重点项目,累计发行专项债10.37亿元,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7][8] 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与特色发展 - “一区三圈四带”空间布局加速落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作为“排头兵”,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52亿元,同比增长6.1% [13][14][17] - 各地区差异化发展:皖南突出徽风皖韵,合肥突出科创特色,大别山深挖红色资源,皖北勾画生态美景 [14] - 建成7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5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级民宿数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14] 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体育+”、“戏曲+”、“康养+”等千行百业与文旅有机融合,例如黄山市2024年举办规模赛事193场,带动旅游消费超18亿元 [20] - 主攻休闲度假强化项目牵引,如六安市霍山县由1.8亿元社会资本打造的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实现四季业态衔接 [21] - 黄山市通过“三张清单”机制推动项目良性循环,2025年1-8月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83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占比77.05% [21] 文化传播与社会价值 - 利用热门旅游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桐城市六尺巷日均客流达2万人,将“和文化”深度融入全域文旅规划体系 [24] - 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凸显,持续提升31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出86个“大思政课”项目,建设近百个红色村镇 [27] - 文化赋能城市转型,如马鞍山由“钢城”转型成“诗城”,年吸引游客超4000万人次 [27]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新华网·2025-10-18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