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与健康|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段,“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新华社·2025-10-18 16:58

可控核聚变的意义与挑战 - 可控核聚变是理论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终极清洁能源 可从根本上破解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3] - 实现可控核聚变需将氘氚等离子体加热至超1亿摄氏度 约为太阳核心温度的6至7倍 以克服原子核间排斥力 [3] - 可控核聚变是迄今人类构想的最复杂能源系统之一 集等离子体物理、核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难题于一身 [3] 全球研发进展与技术路线 - 全球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多路径并行、快速迭代的新阶段 主流技术路线为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大类 [4]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于2020年启动组装 旨在证明磁约束聚变可行性 为2040至2050年示范电站奠定基础 [4] - 当前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已可短暂实现聚变反应条件 但进一步提高聚变功率增益和维持长时间净能量输出仍面临巨大考验 [4] 中国研发进展与规划 - 中核集团正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业堆”路径开展聚变堆研发 预计2027年左右开展燃烧等离子体实验 [5] - 2025年“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 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6]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世界纪录 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 [6] 国际合作与地位 - 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 标志着中国在聚变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显著跃升 [6] -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已形成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引领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