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板块行情核心驱动 - 截至2025年10月14日,有色金属板块股价涨幅已超70%,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 [1] - 行情呈现“供给收缩、库存修复与金融驱动”三重共振格局 [24] - 上涨并非纯粹由需求拉动,而是供应约束、库存补库与金融属性叠加下的系统性修复行情 [26] 补库行情与资金风格展望 - 相较于2024年的弱补库行情,预计本轮补库周期启动更迅速且持续时间将显著延长 [3] - 资金风格已进入再均衡过程,商品通胀回升初期市场风格应为再平衡阶段 [5]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此前被高利率压制的制造业需求或将逐步释放 [3] - 未来2-3个季度内海外市场或将迎来“再通胀交易”,市场风格切换将更广泛发生 [5] 宏观驱动逻辑与板块轮动 - “资源→制造→科技”的轮动对应GDP中更易扩张或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中更占优的部门 [8] - 当企业越倾向于生产或投资建设时,资源消耗会显著增加 [8] - 全球制造业周期向上修复是未来资源品重新崛起的核心驱动,可重点关注制造业PMI或制造业PMI/服务业PMI [11] - 制造业偏强的年份单位总产出的资源消耗平均比服务业偏强的年份高4.02%,对应每年平均多消耗资源总金额1.09万亿美元 [16] 工业金属需求展望 - 未来全球经济驱动逻辑或将转向以制造业主导,预计未来6个月全球制造业周期有望逐步修复 [14] - 全球产业链转移和新兴市场产能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将带来投资性需求并通过人均收入提升催生消费需求,形成“投资-消费”共振扩张 [19] - 即便不考虑经济增长,全球经济驱动逻辑转变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也会使金属需求增加,相当于全球GDP(2011-2023年平均约76.47万亿美元)的1.43% [16] AI建设对金属需求的影响 - AI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铜、锡及用于散热系统的铝,其中铜是AI基础设施中最核心的基础金属 [42] - 基于580TWh的电耗水平(高边界测算),未来五年AI建设预计将拉动约142万吨新增铜需求,年均贡献24万吨增量 [45] - 原材料能否享受估值溢价取决于其是否成为AI产业链上的紧缺环节,而非最具价值创造的环节 [23] 主要金属品种供需展望 - 铜:新增产能投放缓慢,主要矿山品位持续下滑,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设备及AI数据中心建设共同带来边际需求增长 [36] - 铝:中国电解铝产能接近4500万吨天花板,海外新增产能有限,需求端受益于电网投资、轻量化及能源结构调整 [36] - 稀土:供给端配额与冶炼管控趋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下游高端装备、新能源驱动与智能制造对稀土磁材的需求稳步扩张 [36] 海内外有色股估值差异 - 海外市场更重视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而国内投资者普遍倾向于使用市盈率(PE) [30] - 会计制度差异导致国内矿企费用化水平较高,利润表反映的净利润更接近现金利润;海外企业由于资本化程度高,利润被折旧摊销显著摊薄,因此呈现出较高的PE估值水平 [32] - 中国有色板块估值修复逻辑正从制度与融资体系的调整中获得支撑,PE估值有望向国际水平靠拢 [35] 股票板块表现与公司展望 - 行情传导顺序为“商品价格上涨→盈利兑现→估值修复”,铜、铝、稀土等子板块盈利修复速度较快 [39] - 铜企凭借早期出海优势,并购获取优质资产,率先兑现利润;电解铝板块中具成本优势且分红政策明确的企业值得关注 [39] - 板块表现以中期盈利改善为主线,分红兑现和现金流质量将成为估值重估的核心逻辑 [39]
国金互问有色金属:供给收缩与AI需求共振,有色板块“商品→股票”价值传导进行时
智通财经网·2025-10-18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