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飞韩国一航班因锂电池自燃备降,亲历者:客舱都是烟,行李架被熏黑
新京报·2025-10-18 19:10

事件概述 - 10月18日,中国国际航空CA139航班(杭州飞往仁川)因一名旅客存放在行李架内的锂电池自燃,紧急备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 - 机组按程序立即处置,事件未造成人员受伤 [1] - 国航已调配飞机继续执行航班任务,备降后航班于15时3分重新起飞,并于韩国当地时间17时30分抵达目的地 [4] 事件经过与乘客描述 - 事件发生在航班飞行约一半路程时,乘客听到“砰”的一声,随后看到中部靠前行李架冒出火光,整个客舱充满烟雾 [3] - 乘务员反应迅速,使用水和灭火器扑救,期间有乘客接力帮忙,火势很快被扑灭,但涉事行李架被熏黑 [3] - 航班于当日11时多备降上海浦东机场,所有乘客下机等待后续安排 [3] 锂电池航空运输规定 - 根据民航局规定,锂电池产品严禁托运,可随身携带但额定能量不能超过100Wh,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需经航空公司批准且不得超过两个,大于160Wh严禁带上飞机 [4] - 自2024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标识不清晰、已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但此要求不适用于境外航班 [4] - 乘机人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为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 [4] - 香港特区政府民航处自2024年4月7日起,禁止乘客在航班上使用外置充电器为设备充电或为充电器本身充电,并不得将其放置于行李架上 [5] 锂电池航空风险与行业管理 - 锂电池在航空运输中一旦发生“热失控”(短路、挤压或自身质量问题导致),会迅速升温、冒烟、起火甚至爆炸,具有起火快、威力大、扑灭难等特点 [5] - 飞机客舱空间密闭、人员密集且灭火设备有限,电池燃烧会迅速消耗舱内氧气,并可能释放有毒气体和粉尘,空中应急处置复杂性和危险性显著高于地面 [5] - 民航局要求客舱乘务员必须接受意外火情应对及锂电池失火处置程序的培训,各航空公司需根据局方指南制订详细培训方案和处置程序 [5] 事件经济损失与责任界定 - 此次事件导致的飞机客舱维修维护、航班备降产生的燃油成本、起降费、后续旅客安置、航班调整等经济损失,以及对航班运行秩序的影响,均由航空公司承担 [6] - 法律意见指出,航空公司有权就飞机设施受损、航班备降等产生的经济损失向涉事行李所有人提出赔偿要求,该行李所有人在赔偿后,有权向锂电池生产者追偿 [6] - 根据《航班正常管理规定》,由于突发事件等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备降或延误,承运人无赔偿义务,但国内航班发生备降,无论何种原因,承运人均应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