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首次还原撞车事件:过于信赖辅助驾驶,在驾驶中低头捡拾物品,导致事故发生
新京报·2025-10-18 21:26
事故核心事实 - 车评人陈震驾驶具备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事故发生时车辆辅助驾驶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1][2][4] - 事故直接原因为驾驶人在车辆辅助驾驶状态下低头捡拾物品,导致车辆在前车变道后加速至80公里/小时并闯红灯,与对向车辆发生碰撞 [2][4] - 北京市交管部门认定陈某负事故全部责任,事故双方均未涉及酒驾或毒驾 [1] 辅助驾驶系统表现与局限性 - 涉事车辆在碰撞前零点几秒有自动减速动作,但可能源于碰撞导致的刹车踏板震动,而非系统有效干预 [4] - 驾驶人承认对所使用的豪华品牌电动车辅助驾驶能力边界不清楚,使用频率低且未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 [4] - 驾驶人对比指出,其常用的国产"智驾"车辆在同样环境下极大概率不会发生如此严重碰撞,并称赞国产品牌在提供详细行车记录信息方面表现更好 [5] 行业影响与驾驶人责任认知 - 强调目前的智能驾驶系统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是行车安全的最终责任主体 [6][7] - 建议驾驶人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前,必须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等方式清楚了解所驾车型的能力边界 [6] - 建议消费者购车时首选搭载可靠"智驾"系统的车辆,在不熟悉系统或不认为其可靠时最好不要使用该功能 [6] 法律视角与行业规范建议 - 从法律角度分析,即使处于辅助驾驶状态,事故责任也应由机动车驾驶人承担,其安全注意义务是法定且独立的 [7] - 辅助驾驶本质是"辅助"而非"替代",不能免除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注意义务,驾驶人需全程关注路况并随时准备手动干预 [7] - 建议通过立法推动建立智能驾驶领域的"人机共担责任"规则,以严格的产品责任促使车企提升系统可靠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