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监管动态 - 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特别会议闭幕,原定对全球航运净零框架的投票推迟一年 [1] - 被推迟的净零框架包含全球燃料排放标准和对船舶排放的温室气体设定分段价格的定价机制,船舶需逐年降低燃料温室气体强度,对超排部分支付费用 [1] - 该框架适用于总吨位超过5000吨的大型远洋船舶,这类船舶约占全球海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 [1] - 净零框架原计划于2027年3月生效,推迟表决意味着政策细节讨论和生效时间等后续工作面临调整 [1] 中国国内支持政策 - 发展改革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提出支持绿色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项目,支持比例达核定总投资的20%,同时支持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 [1] - 工信部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中提出稳步扩大LNG船用发动机市场应用规模,突破甲醇、氨燃料等低碳零碳燃料船用发动机核心技术 [2] - 《纲要》提出发展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等燃料船用发动机,开展氢燃料船用发动机技术研发,推动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接轨,提升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 [2] -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提出推广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构建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体系 [2] 产业布局与基础设施 - 从燃料生产到船舶应用,中国对推进航运绿色化已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2] -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能源和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已就船用绿色燃料生产供应先行布局 [2] - 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等国内码头已具备LNG、绿色甲醇等单种或多种船用绿色燃料加注能力 [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全球航运绿色化转型的大趋势仍将持续 [3] - 绿色能源领域在成本与技术方面仍存在挑战 [3] - 建议相关部门及企业逐步完善产业布局以应对后续挑战 [3]
国际海事组织(IMO):航运净零框架投票推迟一年
新华财经·2025-10-18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