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科专业调整的内在逻辑(教育时评)
人民日报·2025-10-19 06:02
"这两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很火,该不该让孩子选报?""一些冷门专业会不会被调整撤销,将来 就业受影响吗?"现实中,不少学生与家长在面对专业选择时,常常陷入这样的困惑。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之大:2023年以来,我国支持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 点2258个,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高职专业点1.2万个。调整背后,是一场正在高校中发生的结构性 变化。 高校专业设置,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一头关乎莘莘学子的前途。它的每一次"上新"与"下 架",都是教育体系对时代变革的深刻回应。 一方面,这是知识演进的必然。当今世界,科技浪潮奔涌,知识迭代加速,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 源等领域不断突破,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当专业所依托的学科前沿和产业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 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也就要随之更新。 另一方面,这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动作为。高等教育作为人才供给的主要源头,须敏锐捕捉变化, 前瞻布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夯实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根基。 理解了这一背景,便更能把握学科专业调整的内在逻辑:学科专业增减,绝非简单的跟风或淘汰,而是 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