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财政政策核心观点 - 政策核心是“增收”,以应对美国财政压力,手段包括关税、向企业和海外“搞钱”等 [4][8] - 特朗普政府展现出“国家资本主义”倾向,通过权力入股、出口收费等方式将政府权力变现 [8][9][10] - 政策组合可能导向偏弱的美元和美债,并为战略性产业提供更多政府支持 [15] 美国财政状况 - 2025财年美国财政收入5.23万亿美元,较2024财年增加3100亿美元,其中关税收入贡献了约1200亿美元(增长约150%),占增量38% [4] - 财政支出增长4%,利息净支出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若无关税贡献,赤字规模将增加1100亿美元 [4] - 财政面临两大问题:减税法案(OBBBA)在2025年效果偏紧缩,以及最高法院可能裁定关税违法,导致未来每年至少2000亿美元关税收入损失及已收900亿美元关税“回吐” [5] 对外增收手段 - 通过关税和贸易协议从海外创收,并对全球公共商品(如国防安全服务)标价或提价 [8] - 要求海外成立对美投资基金,例如美日达成的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白宫参与收益分成 [9] - 外交谈判获取海外承诺投资,总额超过4.7万亿美元,涉及阿联酋、日本、沙特等地区,投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等 [13] 对内增收手段 - 通过大幅降息制造通胀和贬值局面,向居民收取“铸币税”以稀释债务 [8] - 对企业实施“特许出口费”,例如对英伟达对华AI芯片销售收取15%收入分成,未来可能推广至波音飞机等出口产品 [9][11] - 提高签证费用,如H-1B签证费提高至10万美元,按年配额8.5万张计算,预计每年最多增加约77亿美元收入 [10] 政府权力变现的创新模式 - “国家资本主义”之政府权力入股:以被动持股(如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获取“黄金股份”(如美国钢铁收购案)、入股矿业公司等方式影响企业并获取收益 [9][10] - “交易撮合”的投行思维:政府促成交易并收取费用,如Tiktok交易预计收取数十亿美元交易费,未来可能拓展至港口交易等 [10][11] - 扮演“移民中介”角色:通过金卡(100万或500万美元)和H-1B签证费定点收割海外富人及科技公司 [10] 对战略性产业的影响 - 政府对人工智能等产业进行战略性支持,通过财政投资、号召企业花钱、吸引海外资金等方式,淡化短期盈利要求,拉长资本开支周期 [12] - 当前政府主导的AI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为《芯片与科学法案》的2800亿美元授权资金及特朗普谈判获取的超过4.7万亿美元承诺投资 [12] - 政府直接下场投资将为战略性产业提供更长的发育空间,影响经济增长长期预期 [10][12]
民生证券:特朗普的“生财之道”
智通财经网·2025-10-19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