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举行 专家建言“世界变革下的未来之路”
经济观察网·2025-10-19 10:59

货币政策框架 - 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结构性矛盾突出使得总量调控难以单独有效[1]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计为激励相容机制 商业银行自主决策发放贷款 中央银行将基础货币投放与商业银行向特定领域贷款数量挂钩[1] 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令金融产品研发和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使产品多样化和触达远端客户在经济上更可行[2] - 技术应用使得服务小众需求在成本收益上更可持续 产生长尾效应[2] - 金融监管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科技优化服务并降低营运成本 同时需遵循金融基本原理并把握好安全与效率等动态平衡[2] 宏观政策与债务管理 - 面对全球公共债务持续攀升和利息负担加重 中国相关部门需充分利用宏观政策空间 增加有效益的举债[2] - 建议借助投资基金等市场化工具 加大对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型基础设施投入 释放数据要素对经济的放大效应[2] - 中国通过深化国企改革从源头上改善财政收支 将政府负债率控制在与经济韧性相匹配的可持续水平[3] 全球经济挑战与中国应对 - 全球经济深陷多重结构性矛盾 增长动能疲软 自由贸易体系面临高关税冲击 债务规模高位攀升[3] - 面对全球保护主义和产业链碎片化 中国未选择脱钩断链而是以更开放姿态坚定拥抱全球化[3] - 中国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探索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增长模式 未固守传统发展路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