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挤奶不是为了牛奶,而是“挤”数据——探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乳业园
新华网·2025-10-19 14:00
在荷兰吕伐登的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乳业园,挤奶机器人24小时运转。其主要产物并非牛奶, 而是数据。灵活的机械臂如"章鱼触手"般精准作业,将牛奶导入储存罐的同时,也将每头奶牛的体重、 健康指标、牛奶成分等信息实时传输至数据库。 新华社荷兰吕伐登10月18日电 记者手记|挤奶不是为了牛奶,而是"挤"数据——探访荷兰瓦赫宁 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乳业园 新华社记者王湘江 "挤奶不是为了牛奶,真正的目标是数据。"乳业园负责人孔凯斯近日告诉新华社记者,这座占地约 300公顷、饲养着500多头奶牛的园区,实际是一个驱动荷兰乳业未来发展的创新中心。 在这里,每头奶牛的脖子上都佩戴着黄色项圈。这是一个集成了传感器和芯片的"数据终端"。它不 仅记录了每头奶牛的身份信息,还能持续监测并记录奶牛反刍次数和活动量等关键行为数据,并自动上 传至云端。 饲料槽和饮水槽同样暗藏玄机,能够自动识别每头牛并计量其采食量与饮水量,形成精准的个性化 饲喂档案。 牛舍旁的草地上,一台小巧的气象监测装置不断旋转,实时记录风速、湿度和降水情况。孔凯斯介 绍说,这是荷兰全国农业基础数据测量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后,我依然可以查到今天这一刻的 气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