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记者手记:集群星之力“造太阳”
新华社·2025-10-19 17:39

行业合作与共识 - 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宣布落地中国,表明聚变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已成多国共识[2] - 来自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政府高官、国际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齐聚大会,显示出广泛的国际参与度[1]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各国应探索更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分享技术与监管等多样化见解以建立深入合作[4] - 小组讨论中,不同国家的代表表达了强烈的合作和技术互通愿望[4] 行业发展阶段与路径 - 聚变能正经历从科学研究向工程实践转化的关键阶段[2] -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全球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多路径并行、快速迭代的新阶段[4]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自2006年启动,中国在其中承担了第一壁项目[2] - 中国自主的“中国环流三号”装置于2020年12月4日首次放电成功[2] 技术成果与产业链发展 - 在路演活动中,“沿途下蛋”的成果集中亮相,聚变产业链的“底气”正层层累积[2] - 通过参与ITER项目等国际协作,中国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积累了宝贵的技术成果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2] - 行业认为已经能够看到聚变商用的曙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