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背景与核心目标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主要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 -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旨在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1][2]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台阶,预计2025年底达到140万亿元左右,4年平均增长5.5%[4]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4]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9%,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4]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国家水网2025年底覆盖率预计达到80.3%[3]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5]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系[5] 发展战略与理论指导 - 高质量发展被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6] - 提出并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作为指导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产力理论[6] - 发展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逻辑主线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6]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 “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与重点 - 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6] -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根本遵循[18] - 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 - 规划编制广泛倾听民意,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到建言311万余条[2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300多项改革举措将在“十五五”规划期内全部完成[26] 重点领域发展部署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14]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五统一、一开放”[27] - 强调实体经济不能丢,传统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29]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无人机、高铁、量子科技等发展全球领先[29] - 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30]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24]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新华社·2025-10-19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