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校园变身“实验室”,海淀中小幼探索科学教育贯通培养新路径
新京报·2025-10-20 06:57

科学教育实践成果展示 - 人大附中校园呈现科学教育实践成果 包括学生与AI机器人互动及使用AI工具进行创意设计等活动 [1] - 海淀区多所中小学校设立展位 展示科学教育实践成果 [1] - 举办数智时代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 探讨大中小幼科学育人贯通培养方案 [1] 课程体系与资源建设 - 人大附中构建"六域·三层·两翼"课程体系 涵盖数学与科学 工程与技术领域 [2] - 学校与人民大学 北航 北理工 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开设大学先修课和大中衔接课程 [2] - 人大附小建设近3000平方米数字化校园科技园 包含创客中心和未来空间 [2] - 课程设置打破传统学科壁垒 将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各学段教学 [3] 贯通培养模式创新 - 实现大中小幼科学育人贯通培养 强调小学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奠基作用 [2] - 人大附幼构建未来科学家课程体系 融合一日生活 自主游戏和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启蒙 [3] - 一体化培养强调育人基因贯通传承 而非简单学段叠加 [3] - 推动高校科研资源向基础教育下沉 构建科教协同实践生态 [3] 实践活动与竞赛平台 - 科研实践活动成为高频词 倡议每位学生每年完成一项科学实验并探访科技馆 [4] - 倡议每位学生每年阅读3-5本科普书籍 每位教师每学期开展跨学科活动 [4] - 发布首届海淀区中小学智能未来邀请赛方案 设立智能艺术生成等三个竞赛分项 [4] 区域科学教育发展规划 - 海淀区将持续深化科学教育改革 推动高校科研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源转化为基础教育资源 [5] - 区域计划培育科学教育优质课程与典型成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