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走近大国工程丨“蛟龙”穿江探访在建的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海太长江隧道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过江通道,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6] - 隧道连接南通海门区和苏州太仓市,全长11.185公里,盾构段长9.315公里 [8] -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南通与苏南、上海“1小时经济圈”高效互通,过江通行时间从1个多小时压缩至10分钟 [6][7] 技术挑战与装备创新 - 项目面临“长、大、高、深”四大挑战:超长隧道(11.185公里)、超大断面直径(超过16米)、超高水压(最高7.5巴)、深厚覆土(最大埋深41米)[8] - 专为项目量身打造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和“沧渊号”,最大开挖直径均超过16.6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7][8] - “江海号”总长145米,总重约5000吨,装配了直径达8.6米的主轴承,为目前全世界盾构机领域最大直径的整体式主轴承 [8][9] 智能化施工与效率提升 - “江海号”整机由数万个零部件构成,装配成千上万个传感器,实时感知各系统运行状态 [11] - 数据实时传送到地面控制平台和南京总部智慧管控中心,可实现智能计算、预警提醒和参数优化 [12] - 创新应用主轴承全状态实时监控、超前地质预报、管片智能拼装机器人等几十项新技术 [12][13] - “江海号”已顺利掘进超过2200米,正以平均每天16米的速度向前推进 [10]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实践 - 项目创新采用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供电系统,预计年发电量约为2400万千瓦时 [14] - 清洁能源系统可节约标煤9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 [14] - 着力打造我国首条“零碳隧道”,在隧道全寿命周期实现近零碳排放 [14] - 施工泥浆经分离后,废水循环利用,渣土“变废为宝”作为路基原料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15] 行业影响与工程意义 - 项目体现了中国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是“中国名片”的又一亮丽展现 [17] - 重大交通工程项目闪耀科技创新的光芒,技术创新大大提升了建设效率 [17] - 项目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行业提供了“低碳”甚至“零碳”工程的示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