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主持召开三场专题座谈会进行谋划部署 [1][2][3] - 山东被赋予“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重要使命 [1][6] - 战略目标为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3] 山东省战略实施与成效 - 顶格研究重大事项,动态更新工作要点、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清单 [6] -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等多项地方性法规 [6] - 全面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在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久安澜、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聚力突破 [6] - 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保障全国8%的粮食产量,黄河干流水质连续9年稳定在Ⅱ类 [7] -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崛起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7] 区域协同与物流网络建设 - 山东加速推进沿黄省区内陆港建设,构建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集群 [8] - 已布局54个内陆港,开通100余条海铁联运班列,运输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不足22小时 [8] - 通过海铁联运班列,助力沿黄省区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面板等产品高效走向全球市场 [8] 鲁豫省际产业协同 - 山东与河南通过“一区多园”模式整合化工园区资源,打造鲁豫省际高端化工产业合作区 [12] - 建立化工人才共享机制,让技术人才突破地域限制、跨区域复用 [12] - 明确多个县区作为合作结对,以“小切口”项目带动毗邻地区产业互补与服务共享 [14]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环境治理 - 山东与河南建立黄河流域首个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山东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金2.5亿元 [15] - 生态补偿经验已在省内133个县(市、区)全面推广,实现省内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 [15] - 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全域贯通,豫晋陕三省也签署了相关协议 [15] - 连续4年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行动”,流域内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4年保持90%以上 [18] 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 - 在黄河三角洲实施湿地保护重大工程,300口油井全部退出,清除13万亩互花米草,年均注入2亿立方米生态补水 [17] - 黄河三角洲淡水沼泽湿地面积守住30万亩,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 [17] - 黄河山东段划分1269个管控单元,与全省生态环境分区体系织成“绿色网络” [17] 滩区迁建与民生保障 - 山东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程,60万名群众彻底告别水患 [20] - 为迁建群众培育特色产业,如羊毛地毯加工、富硒果蔬种植、黄河文旅项目等,实现“安居乐业” [21] - 东平湖防洪治理工程使老湖区南排泄洪能力从210立方米每秒跃升至450立方米每秒,调蓄能力显著增强 [21] 现代水网与防灾能力建设 - 山东作为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加速构建省级水网大动脉 [22] - “十四五”以来年均治理中小河流超500公里,累计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水闸894座 [22] - 全省洪涝受灾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较“十三五”分别下降95%、98%、96% [22]
“新”潮澎湃幸福河——山东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高水平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大众日报·2025-10-20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