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 - 上海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扩展至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及多个行政区,旨在放大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效应[2] - 浦东新区推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惠及企业19万户,并实施“准营承诺即入制”,已核发许可证超5000张[2]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形成166个突破性制度创新案例,并探索“负面清单+操作指引”数据跨境管理模式[3] - 青浦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61项面向全国推广,并承接落实两批共14项国家改革授权事项[3] - 普陀区联合南京、无锡等“七市一区”共同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4] - 未来计划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探索建立文化艺术保税展厅,在长宁区发展平台经济,在嘉定区开展自动驾驶研发[5]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徐汇区打造“模速空间”人工智能产业载体,仅用38天完成1.3万平方米楼宇空间改造,并形成核心区与外延空间结合的“模速范式”[6] - 虹口北外滩吸引全球前50强班轮公司中的17家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以及全球货运50强企业中的14家,并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7] - 闵行区依托“大零号湾”区域,启用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一批平台项目[7] - 长宁区规划建设约1.48平方公里的“上海硅巷”科创街区,集聚近900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多家专精特新企业[7] - 嘉定区建设“上海械谷”,采用产医融合模式培育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8] - 奉贤区打造聚焦生物科技与数字经济的“海归小镇”,布局生物制造和精准医疗两大主赛道[8] - 崇明区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核心区位于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已对接近百家企业[8] - 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推动超硅半导体、“曲率引擎”加速器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3] 消费活力与商业转型 - 黄浦区挖掘青春经济和银龄经济潜力,南京路、淮海路、豫园三大商圈集聚青春经济业态,并率先实现“全市通退”离境退税[10][11] - 静安区南京西路商圈吸引路易威登等国际品牌,拥有税收“亿元楼”92幢,其中“月亿楼”9幢,数量居中心城区第一[11] - 杨浦区复兴岛举办小红书Red Land、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等活动,吸引互联网“大厂”和“独角兽”企业链式集聚[11] - 宝山区焕新6公里邮轮滨江带,落成中国最大巨幕球体影院,并举办国际帆船赛等赛事活动[12] - 金山区引入全球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配套商业街有120余家品牌商户,含全国首店3家、上海首店8家[12] 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 - 黄浦区“十四五”期间完成旧改征收3.7万户以上,并对近3600户居民居住条件进行改善[13] - 静安区完成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改造,将40幢非成套老旧住房变为17幢高层住房[13] - 上海计划在“十四五”末建设筹措6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3万张以上“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14] - 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上线“美好生活·掌中宝”智能应用,为居民提供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服务[14] - 杨浦滨江和虹口北苏州路等“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完成更新,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14] - 崇明区绿色优质农产品面积认证率保持在90%以上,松江区水稻亩产连续多年全市第一,金山区漕泾水库村转变为4A级景区[15]
释放新活力 锻造新引擎 实现新突破 上海各区“十四五”期间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推动“优势做优,特色做特”
解放日报·2025-10-20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