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骨骼“悄悄”变脆!警惕5种疼痛信号!
人民网·2025-10-20 09:43
骨质疏松的疼痛信号 - 腰背部和肩颈部因负重较大、活动较多易产生疼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 尤其在长时间站立 坐着或体力活动后[3] - 四肢在负重或活动时可能出现疼痛 无明显外伤情况下 尤其在夜间或早晨出现的疼痛可能与骨问题相关[4] - 可能经历持续数周 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疼痛 无明显外伤或炎症情况下 长期不明原因慢性痛可能与骨微结构破坏有关[5] - 严重者发生骨折时 椎体 股骨颈 手腕等处会出现急性骨折疼痛 翻身 起坐时疼痛会加剧[6]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 高危因素包括钙摄入不足 吸烟 酗酒 低体重和高龄[7] -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药物 有炎性疾病 绝经后女性和缺乏运动[7] 骨质疏松的筛查与诊断 -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7] - 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需检查腰部和髋部两个部位 比检测手腕 踝部更准确 检查频率一般为每年一次[8] 骨质疏松的饮食与营养管理 - 建议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绿叶蔬菜和蛋类[9] - 若饮食无法满足需求 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钙补充剂和促钙吸收剂[9] 骨质疏松的运动干预 - 推荐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 如步行 慢跑 跳绳等[9] - 抗阻运动如举重 俯卧撑 哑铃等 以及平衡与力量训练如太极拳 八段锦等也被推荐[9] -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具体因人而异[9] 维生素D的补充与日照建议 -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10] - 户外活动少的人群 老年人 孕妇及儿童尤其需要多晒太阳 同时注意防止皮肤晒伤[10] - 建议每天晒太阳至少20分钟 可选择上午阳光较温和的时间进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