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为白色污染画上休止符(中国道路中国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⑳)
人民日报·2025-10-20 10:04
行业背景与问题 - 全国每年产生超过5000万吨低值塑料包装 如一次性餐盒 泡沫塑料 塑料袋等 这些材料回收较难 成本较高 是白色污染的顽固源头[1] - 海南作为岛屿省份和海洋大省 生态环境脆弱 治理塑料污染更为迫切 全面"禁塑"背景下 全生物降解是一条标准未明确的新路[1] - 降解和回收并非互斥而是互补 难以回收的塑料废弃物 如沾满油污的外卖餐盒 破碎的农用地膜等 更适合在源头上进行降解[2] 公司技术与解决方案 - 公司将工厂作为"打样车间"和"中试基地" 通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淬炼 生产样品送实验室检测 以证明技术可行和产品可靠 推动行业标准制定[1] - 针对餐厨垃圾袋需人工"破袋"的问题 研发出"7天快速降解袋" 袋子在7天内自行降解 省去破袋环节 提高处理效率[2] - 针对海南空气湿度大导致原料易受潮 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通过改进工艺 新增原料除湿环节 以微小创新保障产品质量[2] 政策导向与发展路径 - 2025年7月《海南省深化推进"无废岛"建设工作方案(2025—2030年)》出台 目标是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2] - 发展路径是降解与回收双轨融合 对于可回收物如空调外壳 矿泉水瓶等在末端回收 对于难回收物则在源头降解 实现全链条覆盖[2] - 从2018年全面"禁塑"到梯次推进"无废岛"建设 表明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发展经济才能获得长期回报 改革前沿能催生创新成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