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历史与建筑 -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是一所校名未改、校址未迁、办学未断的巍巍学府 [1] - 工学院教学楼始建于1935年,采用中西融合建筑风格,墙体用未经打磨的条石砌筑,楼内屋架用杉木制作 [1] - 七七抗战大礼堂为纪念七七事变而得名,是抗战时期开展抗日运动的重要场所 [1] - 两处建筑是重庆大学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时期建筑,分别象征理性求真的科学力量与激昂热忱的抗日救亡精神 [3] 抗战历史与传承 - 1939年至1941年间,重庆大学曾数次遭受日机空袭,工学院于1940年5月29日被日机投弹轰炸,建筑物与教学设备严重破坏 [3] - 抗战爆发后,重庆大学慷慨借出松林坡约200亩土地,为西迁的国立中央大学流亡师生提供栖身之所 [4] - 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将校舍连同大礼堂无偿移交给重庆大学 [4] - 经过数次修缮,工学院至今仍在发挥功能,大礼堂作为演出、展览等活动场所 [6] 教育创新与实践 - 学校开展名为行走抗战联线的思政课,65名师生参与,路线全长约1500米,连接10余处校园抗战古迹与地标 [6] - 活动路线密集连接5处抗战古建筑、3处纪念雕像、3处雕塑、2处综合体 [6] - 该思政课打破课堂边界,将理论知识与真实场景深度融合,以体验、探究为核心,推动思政教育从被动听变为主动感 [7] - 课程旨在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与抗战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发师生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6][7] 国际影响与反响 - 泰国留学生万冰淇表示,听了一系列中国抗战时期的爱国故事,深受震撼和感动,认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跨国青年的责任与义务 [9] - 来自摩洛哥的本科生李丽通过活动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奋斗与伟大精神,更加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9] - 校史讲解团成员翁燚提到,校歌中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的誓言已成为重大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9]
(校馆弦歌)重庆大学“楼与堂”:回望烽火岁月,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新闻网·2025-10-20 10:20